为期两周的教学能手课,完美收官。每天早上,到校以后就是听两节课,很有秩序。尽管中间因为其他工作,耽误了几节,但18节能手课,绝大部分听了下来。尤其是,全程主持参与了十八位选手的答辩环节。第一次答辩十人,历时三个小时;第二次答辩八人,历时两个小时五十分钟。个人陈述自己的教学风格、陈述自己的课后反思;指定评委提问、其他评委自由发问。既能看出选手的课程、课堂水平,也能看出评委的提问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答辩的过程中,梳理、发现问题,碰撞、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今晚的答辩环节,我们梳理了许多的问题: 1. 关于能手课和常态课的关系。如何把能手课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设计,应用到平时。有人说很难,因为能手课是精心准备的,常态课下不到那么多的功夫。的确,包括各级的优质课都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在准备能手课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总结的方法与技术、上课过程中生成的想法与做法,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个阶段、这部分内容自己的最大能力在哪里、定位在哪里清晰了,努力方向也清晰了。另外能手课上的一些东西,还是可以拿来主义的。比如说教具制作、实验设计、课堂思路、导入素材等等,都可迁移、都可以灵活移植。 2. 关于评价。学生不愿意展示、参与不进来,首先是问题设计的原因,设计的展示环节、设计的问题,孩子不感兴趣,不是他的问题、不是他想要的。其次就是评价的原因。我们的评价小组、教师的评价语言、小组晋级评价制度,都对孩子没有了吸引力。小组晋级评价制度是小组学校的动力所在,但如果孩子对这个动力不感兴趣、厌倦甚至厌烦了,他就没有了参与度。从幼儿园就开始贴小红花,到了初中了还贴小红花,肯定就很难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了。关键我们要认识到,小红花也好、*衔制也好、星月制也好,随着晋级还真有不同的体验和权利。比如,这周晋级后前几名的孩子可以享受参加元旦课程现场的待遇、可以享受图书室半日游的待遇、可以有一次生日课程主持人的待遇,根据孩子不同的需求,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再比如美术课,作品好的,我们给与收藏,颁发收藏证书,外宾来了,孩子自己出面给外宾献礼,把学校收藏的自己的藏品献上、合影等。其他的课程也是如此。 3. 关于情景的设置与使用。我们设置的情景、设计的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体验。那么,为什么不再开放一下呢?想放,又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于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既想着情境化,又想着按照自己预设的环节一环扣一环的完美收官,有时候的确是矛盾。但是,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让孩子真正的投入进去,他真正的学了,影响了十分钟的进度,是不是可以原谅啊。比我们急急忙忙的赶、不惜打断、不惜直接输出答案,要好得多。 4. 关于课程的视野。要有大课程观,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去深入的研究课程。这两天国家公祭日,好几课都在渗透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课程资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来看,找到事物的本质。我爷爷是1922年出生的,去世的时候91岁,是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工作的离休教师。很小的时候,就听他给我讲古。有些历史,到了他那里讲得很简单。比如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就是资源掠夺。爷爷当时讲“日本的老师拿着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让孩子吃,问好吃不好吃?这是我们老家的,我们要去拿回来。”不管是不是演义,但最终的实质就是资源。比如讲当时的整个颜庄地盘上,就三个日本*子,他们就控制了当时所有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这就是史料中的点。让孩子去自己搜集或者帮着孩子搜集一些史料,让他们自己去分析,然后进行阐述和判断,对错都可以,后续在辩论中矫正。比如钓鱼岛,除了国土主权之外,*治因素,还有周边海域的经济区、*事因素等等。想一想疯传的那个问题: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你认为会在何时?为什么?如果我们的课程仅仅局限于历史事件、时间、地点、原因这些元素的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学科价值就大打折扣。 5. 关于问题。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反思,谈了自己认识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多就可以作为一个小课题、微课题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可以有学科内会商,从别人已有的经验中来寻求现成答案;可以有广泛百度、查阅名家课例等来寻求答案;可以有调查学生、师生一道分析讨论寻求答案;可以有结合实践进行尝试、对比等来探究答案。要不然,问题还是问题。 …… 好在,最近一段日子大家的问题意识、成长意识、反思意识很高涨,短短几天有四五十人注册了1+1教育博客,开始了生命化写作的成长之路,可喜的是有好几位坚持天天写,更可喜的是有几位写的文质兼美。所以,相
补骨脂注射液信美好,只要出发就会遇
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见。今天听美术课,发了一句朋友圈: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创造。改了罗丹的“发现”,发现美是原本美就在这里,创造美需要我们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创造美是主动地,更有意义一些!来吧,我们一起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