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祭出约谈制监管油气管
三桶油将被请去喝茶
尽管业界呼吁的管拆分尚无音讯,但能源局正在逐步推动对油气管进行实质性监管。
管监管首祭“约谈制”
2014年是国家电监会并入国家能源局后,新能源局首次部署整个年度的能源工作计划,而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加强能源工作管理成为了2014年度的能源工作重点。根据国家能源局部署,从近日起全面启动2014年能源监管约访座谈工作。
根据能源局制订的详细约访座谈工作方案,2014年将重点对电力、煤炭、油气企业基本情况,电力市场准入、交易等制度执行有关情况,煤炭供需情况、企业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油气企业管成本及管公平开放情况等开展约访,力求准确掌握市场监管基础信息。
能源局希望通过约谈发现和解决当前能源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评价有关能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成效和不足,并听取对能源监管的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针对油气管的监管,去年年底国家能源局曾就《油气管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办法》)征求意见。根据《监管办法》,油气管道未来将对第三方市场主体开放,能源局将加强对管道的监管。
《监管办法》提出,油气管设施运营企业在油气管设施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应与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协商开放相关事宜,提供输送、储存服务。上、下游用户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或市场需求与消费量预测情况,以及油气管设施规划、建设与使用现状,合理向油气管设施运营企业提出开放申请。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之后,管运营企业要在30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意见,不同意接入的要说明理由。
同时鼓励以自行协商或委托代理等方式由分属不同市场主体的上游用户向下游用户直接销售油气,并由上、下游用户与油气管设施运营企业签订三方合同或协议。按现有输送(储存)合同用户;国家*策规定的优先类、鼓励类用户;申请、签订输送(储存)合同在先的新增用户的次序公平开放使用油气管设施。
“三桶油”将被约谈
目前,中国的油气管以“三桶油”为主,其中,中石油运营着全国约70%的原油管道及约90%的天然气管道。
国家能源局希望加强对管道的监管,实质上是要实现对“三桶油”的监管,而启动约谈制首当其冲将约谈“三桶油”。
目前“三桶油”旗下管运行的模式主要是“捆绑式”,即上中下游纵向一体化运营。管老大中石油还组建了城市燃气公司,从勘探开采直接到用户都在体系内完成。随着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管建设相对滞后,管输能力长期偏紧的情况一时难以扭转,在这种背景下,业界呼吁通过管分拆破解几家大型纵向一体的油气企业垄断管输业务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实现。
国家能源局一地方监管局人士认为,当前的背景下,国内管输市场关联交易不仅长期存在,其关联紧密度、交易频率、交易比重、监管难度均超过成熟市场国家,更容易出现不公平交易的个案。这期间,通过信息披露监管和交易程序监管确保管设施作为公用设施真正中立,公平开放,杜绝不合理、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维护其他主体的合法权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过,按照《监管办法》,管公司仍是管的优先使用者;接下来是煤层气、页岩气等国家规定的优先类用户;最后是新增的申请、签订合同用户。
中国石油(行情,问诊)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目前各家企业控制自建的管,企业之间只能自行协商进入,就算对方不同意也不会违背*策,这样一来就出现企业开采的天然气不能进入另一家企业管,反而需要自己再出钱建管,重复建浪费资源,一些非常规油气开采后,无管可输送的问题,能源局加大监管很有必要性。
非常规油气发展破冰
事实上,加强对“三桶油”的监管,从而实现油气管道未来对第三方市场主体开放,对国内非常规油气的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国家*策规定煤层气、页岩气放开市场定价,可以由上下游用户直接协商价格,但目前我国油气主干管被“三桶油”垄断,中石油、中石化采取买断办法收购天然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市场定价机制。
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着力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府鼓励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策力度很大,而在需求不断增加的驱动下,市场不缺投资主体,但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最大的障碍正是管,由于管被垄断,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不得不受到中石油等企业的掣肘。
近十年间,每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约为9亿-11亿吨,产量约为2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则为5000亿-7000亿立方米,但是产量仅有1000亿立方米。对此,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认为,管规模有限正是造成天然气储量大、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在去年国土资源部就页岩气探矿权进行的两次招标中,所公开招标的区块中没有一块已实现建设好相关的管系统。
当前,我国管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成的自西向东、从北到南大干线框架油气管道总里程达9.4万公里。但是,从消费态势和长远发展看,管建设远不能满足天然气未来的需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曾表示,目前中国的管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性,如何加强对运营企业的有效监管、督促其向第三方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重组后的新能源局虽增设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油气管准入,并对非常规天然气寄予厚望,但如何监管好强势的石油巨头,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