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食
TUhjnbcbe - 2021/3/25 8:21:00
年9月6日,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同日以“自强、创新、合作”为主题的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食管癌综合治疗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张旭晖、葛赛、曹彦硕报道)

年9月6日,为促进全国食管癌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索、交流,引领我国食管癌综合诊疗水平进入新的阶段,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正式宣布成立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并于北京召开以“自强、创新、合作”为主题的食管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食管癌综合治疗研讨会。

成立大会上,学会轮值理事长、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发表致辞,介绍了食管癌目前的研究进展与专委会的工作目标:“过去几十年来,食管癌的治疗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生存状况未有明显改善。值得欣喜的是,随着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创新治疗手段的探索与应用,为食管癌的治疗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我们看到在提升食管癌生存率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希望通过专委会的成立,在全国食管癌专家学者与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国食管癌领域开创崭新的局面,也为世界食管癌研究贡献中国力量。”

对于此次专委会的成立的意义,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驻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鹊同志表示:“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的专项计划之一,食管癌作为一种高发病、高致死的‘中国特色’消化道肿瘤,推动其整体诊疗水平、提升整体生存率,将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相信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成为我国食管癌防治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在成立仪式举行之后,与会嘉宾针对东西方食管癌的病因、综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及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演讲及讨论。学术环节由医院的樊青霞教授、中医院的肖泽芬教授、哈尔滨医院的张艳桥医院的曹国春教授主持。

首先由来自医院的柯杨教授就“食管鳞癌精准医学研究概述”这一主题发表了学术报告。柯杨教授表示,食管癌是我国特色瘤种,“环境-遗传”因素的联合及交互作用至关重要,尽管目前针对食管癌的环境及遗传致病因素做了大量研究,但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时间空间异质性,主要致病环境因素仍然不明,组学研究需要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以验证。面对食管癌筛查的现状,柯杨教授指出:缺乏关键证据、工作模式粗放是制约食管癌筛查工作的两大瓶颈,针对以上问题,开展大规模人群研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最后柯杨教授总结了食管癌诊疗的现状,并介绍了食管癌预后预测模型。河北医院的姜达教授、河南医院的高社干教授、医院的何义富教授与柯杨教授一同就食管癌的筛查、危险因素预测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

随后来自医院的赵快乐教授进行了“从东西方差异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专题演讲。赵教授从基因层面出发,分析了东西方食管鳞癌的区别,表示高NRF2胚系突变可能是食管鳞癌高发的相关因素。随后赵教授介绍了KEYNOTE试验的结果,提示中国食管鳞癌人群使用PD-1疗效优于西方人群。赵教授系统总结了东西方食管鳞癌接受系统治疗的效果,指出手术、放化疗的策略不应受地域及人种影响。最后以肺腺癌基因谱对治疗策略的影响为切入点,表明食管鳞癌的靶向、免疫治疗应考虑不同基因谱的结果。医院的李志刚教授、中国医医院的刘文扬教授、医院的秦艳茹教授分别从外科、放疗、流行病学等角度分享了对东西方食管癌人群差异的理解。

医院的鲁智豪教授从东西方差异的角度分析了食管癌药物临床研究的现状及趋势。鲁教授系统总结了东西方自年以来发表的食管癌临床研究结果,并以KEYNOTE及ESCORT研究结果为例,指出东西方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究中存在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分子标记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诸多差异。随后鲁教授介绍了近期ESMO、ASCO等会议中对食管癌的研究成果,表明免疫治疗已成为食管癌药物研究的核心,一方面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临床研究中不断前移,另一方面临床研究越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