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第十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圆满闭幕
TUhjnbcbe - 2021/4/7 13:50:00
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9月11日下午5时,第十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暨第七届郑州国际癌症防治论坛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

在闭幕式上,医院*委书记、院长张建功致闭幕词。他表示,本次论坛以“肿瘤精准防治”为主题,汇集了中、美、韩、日等多个国家的30余位著名院士及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们分享癌症预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拓宽了眼界,收获颇丰。

目前,医院以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正处于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为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亟待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医院实施“伴飞计划”,与全国顶尖医疗机构的强势学科进行战略合作;同研发企业合作,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医院建设I期临床研究中心,承接临床研究项目达全国前列。

张建功院长表示,多年来,由中美(河南)荷美尔研究院、医院共同主办的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对医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与美国、韩国等多国的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期待今后能与更多国际顶尖专家合作,也期望在国际肿瘤防治领域能听到更多来自河南的“好声音”。张建功院长对本次论坛圆满闭幕表示祝贺,对为本次论坛服务和保障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尤其对搭建这一国际学术平台推动多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倾尽智慧与心血的大会执行主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助理董子钢教授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摘录9月11日会议日程中16位国际顶级授课专家的精彩论点,与大家分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MichaelKarin提出,肥胖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在肝脏和胰腺最为显著,为更好地理解肥胖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癌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建立小鼠NASH疾病模型,发现内质网应激和TNF驱动的炎症在NASH的发展和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干扰TNF信号或使用减轻ER应激的化合物可用于预防NASH的发生,而且可能有效降低肝癌(HCC)风险,促使NASH驱动HCC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依赖于自噬受体p62/SQSTM1的积累。此外,NASH刺激的免疫抑制机制,干扰抗HCC获得免疫应答,干扰这些免疫抑制机制是治疗NASH诱导的肝癌这种迄今为止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潜在的治疗方法。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研究院病因研究室主任邓大君教授作了《LncRNAP14AS通过结合AUF1促进ANRIL表达》的报告。

CDKN2A/B基因位点含有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和一个lncRNA基因ANRIL,然而协调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机制尚不明确。邓大君教授详细介绍了从CDKN2A/P14基因反义链转录出来的新lncRNAP14AS,以一P16非依赖性的方式顺式上调癌基因ANRIL的表达并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康铁邦教授发现,骨肉瘤是一种侵袭性很高的恶性肿瘤,肺转移率高,缺乏治疗靶点。CBX4通过将GCN5募集至Runx2启动子,在转录水平上上调Runx2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转移酪蛋白激酶1α(CK1α)在T位点磷酸化CBX4,促进其在K和K位点的泛素化,从而被CHIP蛋白降解,并且TNFα可以降低CBX4的这种磷酸化。从而,CK1α通过抑制CBX4的功能来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骨肉瘤组织中CK1α与CBX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低CK1α或高CBX4水平与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amviniumpamoate(PP)作为CK1α的选择性激活剂可通过CK1α/CBX4轴抑制骨肉瘤转移。康博士的研究结果为靶向CK1α/CBX4轴作为骨肉瘤转移的患者的治疗靶点提供了证据。

美国波士顿普罗维登斯大学万寅生教授作了《Na+-Ca2+转换器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的作用》的报告,肿瘤细胞是一种静息膜电位去极化和富含与肿瘤发生、转移有关的钠和钙的细胞。电信号Na+-Ca2+交换器(或NCX)参与了肿瘤发生、转移。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人类黑色素瘤细胞(wm-4)中NCX3参与维持静息膜电位、Na+稳态和Ca2+循环。NCX3在黑素瘤细胞中参与静息膜电位的超极化,以一种反向模式降低胞质Na+,增加胞质Ca2+。我们的数据不支持高浓度Na+离子是癌症的生物靶标的观点。

中国科学医院朱景德作了《抗肿瘤化疗联合方案的基本实验方法》的报告。在化疗抗肿瘤方面,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期望能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消除或延缓癌细胞的抵抗,并减少副作用。然而,临床癌症的联合化疗未能达到这一预期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在实验上,以确定优化方案。使用ChihmingHo团队开发的一种方法,称为“反馈系统控制(FSC)”我们对三种药物组合治疗膀胱癌进行了实验优化,目前在食管癌中有效。为了解决肿瘤异质性对治疗效果的负面影响,8到9个已建立的癌细胞株被用于不同类型肿瘤的研究。该方法将待测样本数的规模缩小到原来的1/左右,并讨论了该方法识别最优组合方案的优点。

梅奥管理中心顾问JohnBKisiel博士作了《甲基化DNA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的报告,针对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全人群筛查,使其死亡率有所改善。其中甲基化DNA标记物(MDMs)已被开发用于结直肠筛查,并在其他器官的癌症中效果显著。JohnBKisiel博士介绍了其利用新的MDMs通过非创伤性采样对早期癌症进行具有显著准确性的单器官检测,以及这些结果如何在应用于筛查同一个体的多种癌症时的临床转化,并介绍了相关技术和生物学验证以及多阶段临床试验的过程以及正在出现的多器官癌症检测的概念。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楚天学者朱峰作了《Src通过对BCAA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BCKDK在Y位点的磷酸化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的报告,他认为寻找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解决结直肠癌(CRC)患者发生肿瘤转移的问题。在他的研究中发现Src能与BCKDK直接结合,并在Y位点的磷酸化BCKDK。在Src敲低或敲除细胞中,BCKDK的Y位点内源性磷酸化被抑制了。BCKDK的Src磷酸化位点突变显著地消除了Src对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刺激作用。朱教授的研究揭示BCKDK在BCAA分解代谢中的新作用,并建议BCKDK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贾立*作了《在肺癌中通过NF-κB-CCL2类泛素化修饰提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报告。

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最丰富的癌基质细胞,并且在肿瘤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肿瘤部位TAM浸润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贾立*介绍了,肺癌中类泛素化修饰通路促进CCL2反式激活和TAMs在肺癌中的浸润,为肿瘤发展提供了微环境,使类泛素化修饰通路有望成为抗TAMs治疗策略的靶点。

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研究所ToshikazuUshijima教授以《慢性炎症引起的异常DNA甲基化:它的起源和机制》为题进行了报告。

异常的DNA甲基化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起源一直是难以捉摸的。通过对健康老年人和暴露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炎症的年轻人的胃粘膜进行全面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慢性炎症所引起的异常DNA甲基化现象及其中的分子机制。通过考虑到过去的暴露和宿主反应,为癌症风险诊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院、微生物学院、哲学会院士PeterK.Vogt作了《lncRNAs在MYC介导的细胞增殖中的重要性研究》的报告。

Vogt教授团队使用人淋巴细胞系P-6来分析MYC对非编码转录组的影响。P-6是携带Tet阻遏的MYC转基因的EBV永生化细胞。多西环素可以控制MYC浓度的高低。通过RNAseq,Vogt教授筛选了大约1个MYC相关的lncRNAs。另外,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方法,我们成功构建了其中个高表达lncRNAs表达文库,然后转染细胞,验证这些lncRNAs是促进还是抑制细胞增殖。最后根据gRNA丰度的变化,鉴定出许多在MYC促进细胞增殖中的相关基因。Vogt教授团队将进一步研究CRISPR-Cas9介导的文库构建以及MYC相关基因的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教授通过对近44年来关于二氧化硅和肺癌的病例标本研究,解释了肺癌之所以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由环境、基因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之后邬教授介绍了一些关于SNPs与肺癌、miRNAs、环境致癌物引起的DNA甲基化和DNA损伤的研究,以及参与东风-同济病例研究中肿瘤病因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设计和规划,并浅谈了固体燃料的使用与死亡率的关系,以便对肺癌进行有力的预防。

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余四旺教授发现Nrf1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经研究发现Nrf1缺陷诱导的肝细胞癌在诱导型肝Nrf1敲除小鼠模型中独立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且鉴定了基因组不稳定性作为伴随Nrf1缺陷相关癌发生的显著分子变化。通过将Nrf1(?ox/?ox)小鼠与pVill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肠上皮细胞中敲除Nrf1的小鼠系。该小鼠系存活并正常繁殖,在50周龄时未发生可见的胃肠道肿瘤。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Villin-Cre::Nrf1(?ox/?ox)小鼠对AOM/DSS诱导的结肠炎相关结肠直肠癌(CAC)更敏感,结直肠肿瘤发展得更早,肿瘤明显更多、更大。结肠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丧失与Nrf1缺陷的DSS诱导的结肠炎和AOM/DSS诱导的CAC的易感性相关。

中美(河南)荷美尔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教授刘康栋认为,食管癌由于其潜伏期较长,被认为是化学预防性干预治疗的理想癌症类型。刘康栋教授在其报道中,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筛选得到了FDA批准的具有化学预防特性的药物,如Atorvastatin,Bifonazole,Mefloquine和Oxcarbazepine,并通过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等手段,以及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了这些药物对食管癌相关的化学预防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都为后续的食管癌临床化学预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基础。

炎症反应是宿主细胞防御外界不良刺激,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生命活动。韩国首尔诚信女子大学人类生态学院饮食与营养系教授、首席研究员Hye-KyungNA发现15-KetoPGE2具有抗炎和抗癌活性。她带来的报告《15-酮前列腺素E2(15-KetoPGE2)增强抑制STAT3调控的炎症反应并增强胞葬活性》中称,机理研究发现,15-ketoPGE2能够直接和STAT3相互作用并显著抑制其活性进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此外,15-keto-PGE2在Cys位点对重组STAT3进行了共价修饰抑制了STAT3的激活,这可能是其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进展的原因。

审核:庞红卫刘康栋

摄影:李昂作者:陈玉博编辑:王晓凡

特别鸣谢:王久涛博士雷鸣娟博士高云峰博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