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杂志发布了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万例,占全球23.7%。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死亡万例,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
客观来看,这与国内和国外的高发癌症类型差异有关。中国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在世界范围内的生存率都比较低,而国外高发的皮肤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则都属于生存率较高的癌症。但除此之外,国内癌症早期筛查普及不到位、肿瘤靶向药/特效药的相对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及患者支付能力差异都是导致中国癌症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医保体系下的癌症治疗费用拆解
临床上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又包括传统的化疗以及最近二十年来突飞猛进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最新的细胞免疫治疗,即CAR-T疗法,目前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不作为主流治疗手段进行探讨。对应上述治疗方法,以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和全球一直稳居Top2的肺癌为例,我们来聊聊癌症的费用问题。
检查费:约5~10万,包括确诊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三个阶段。CT是肺癌检查的常规手段,费用较低并且可以通过医保报销。肺癌确诊后通常通过PET-CT检测是否有全身远处转移,并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肺癌分型。这两项检测费用均为1万元左右,在多数省市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即使在可用医保报销的省市报销比例也极低。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多次做各项化验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在癌症治疗结束后还需要每年进行复查。
手术费:传统手术约2~5万,可通过职工医保报销80%左右,新农合根据各地*策最多报销70%左右。但受限于当地医疗水平,不少癌症患者在确诊后会选择前医院进行手术,由此导致报销比例大幅下降。此外,如医院采用更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则需要5~10万,并且为全自费。
放疗费:常规基于光子线的放疗约5~15万,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放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如果可以住院则职工医保可报销80%左右,新农合最多报销70%左右,而如果走门诊途径则基本无法报销。此外,如果去上海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接受目前国内最新的质子重离子放疗,则为全自费,平均一个疗程约30万。
化疗费:约5~10万,报销比例根据用药不同而有所不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公布的最新药品目录和医保目录显示,目前国内批准上市药物共种,其中纳入医保目录的仅种,含种甲类药和种乙类药。甲类药为医保%报销;乙类药根据各省市*策不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约为80~90%,新农合最多70%左右;而非医保目录中的药物则为全自费。医保目录中共有抗肿瘤药物约种,其中甲类药不足40种,其余全部为乙类药。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费用:也就是所谓的“抗癌特药”、“天价药”,普遍每盒价格上万元,用药一年的费用动辄几十万。与传统化疗的泛细胞*性药物不同,它们通过特异性的靶向肿瘤细胞或激活人体免疫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副作用小并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大名鼎鼎的格列卫、赫赛汀以及著名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和K药(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
好消息是目前在大陆境内获批上市的约90种抗癌特药,已有约40种被纳入医保乙类药报销范围,虽然还有约50种为自费药,但仍可以极大减轻患者负担。坏消息是,纳入医保的抗癌特药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首先,医院药占比考核的限制,不少靶向药医院不愿进药的情况,而院外购药则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其次,医保对靶向药的使用限定了很严格的支付范围。以靶向药奥希替尼为例,医保目录中将其使用范围限于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或既往因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验确认存在EGFRTM突变阳性(特定靶点)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病理类型)肺癌(病种)成人患者的二线治疗。即某药用于是否初治某特定靶点的特定病理类型的某病种,达不到条件也不予报销。
发现花50多万自费买的药都在医保目录中,医院告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