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特点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腮腺、舌下腺、泪腺、鼻腔、乳腺、气管支气管、前列腺、子宫颈和外阴等外分泌腺。
发病特点组织学上ACC由上皮和肌上皮组成,可见大量基底膜样物质或黏液间质。其组织学类型分为筛状、管状和实性。ACC常生长缓慢,但易沿神经扩展并顺其逐渐转移,早期常出现神经受累症状,如感觉异常、麻术、疼痛及面瘫等,腺样囊性癌比较容易向远处发生转移,大致为26%-40%,其中肺转移发生率较高,是此类病人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ACC可发生在所有的年龄阶段,中老年较多,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均较高,预后相对不佳。发病机制肿瘤特异性的染色体重排常引起癌基因的融合,通过基因的过表达或癌基因的嵌合机制诱发肿瘤。大量研究表明MYB-NFIB融合基因平衡易位是ACC的基本特征,MYB-NFIB融合或MYB基因重排在唾液腺癌的其它类型中尚未检测到,表明其是ACC标志。MYB-NFIB融合状态与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局部复发、神经周围浸润和无病生存期(DFS)具有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无论融合状态如何,MYB过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研究发现MYB-NFIB基因融合可作为许多解剖学部位如乳腺、泪腺和皮肤ACC的发病机制。ACC中除了有显著的MYB基因异常外,还少量存在染色体相关调控蛋白(SMARCA2、CREBBP、KDM6A等)、表观遗传、DNA损伤修复和激酶A的调控机制等方面异常。愈后特点腺样囊性癌一般病程长、进展较为迟缓,然而肿瘤极易向周围组织转移、浸润性生长。既往认为该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其10年生存率有明显下降。年的一项基于对美国年和年之间例腺样囊性癌患者研究中发现,该疾病可能拥有较高长期生存率,该研究中表明疾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0%、80%,其中11.57%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此外,在年一项基于59例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研究中得出其5年、10年生存率为87%、65%,其中34%出现远处转移。生存率数据的差异可能与患者入组时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选择术后辅助放、化疗及患者的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相关。治疗方法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接近21.9%的涎腺腺样囊性癌病人在经过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干预后,仍然出现肿瘤的肺转移,而这种特性是该疾病远期生存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于此疾病,尚缺乏可靠的、能够明显改善生存的系统性治疗方案。手术手术切除仍为患者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时除需完成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尚需同时切除受累神经及有可能侵袭的组织,并在术后辅以相关的放、化疗。术中应尽最大努力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有利于治疗腺样囊腺癌,同时最大程度上预防肿瘤复发。当肿瘤出现复发、转移等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情况时,预后通常较差。放疗放射治疗对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仅通过放疗的手段并不足以达到治愈或者完全缓解。通常认为术后辅助放疗能帮助清除残留的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可能有助于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近来以质子、碳离子为代表的重离子放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一项收集了美国-年以来应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例患者的研究,中位随访33.9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的局部控制及总生存率均有明显改善。化疗鉴于腺样囊性癌呈惰性成长特征,化学治疗可否使此类患者受益备受争议。常见的用于腺样囊性癌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及氟尿嘧啶等。Dodd等人通过分析篇相关报道指出,化疗的反应率通常较低,有效持续时间也较短。靶向治疗目前腺样囊性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Younes等人实验证实EGFR和ErbB2的表达和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差关系密切,Agulnik等人对19例EGFR和ErbB2表达阳性晚期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拉帕替尼治疗,15例患者病情进展得到控制,而4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提示拉帕替尼可能对控制腺样囊性癌的进展和转移具有一定作用。其他可能与该疾病远处转移相关的因子包括尿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EphA2和其配体EphrinA1以及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平足蛋白。这些因子在肿瘤组织中过度释放,或许促进肿瘤的体外迁移和增强其侵袭能力,但它们的实践意义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大部分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CD表达阳性同时伴有C-Kit基因过表达。研究发现C-Kit基因阳性表达的腺样囊性癌病人死亡率较高。而CD在各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促进肿瘤的进展,可以作为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作用靶点之一。伊马替尼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现已有研究针对其特点用于腺样囊性癌进行靶向治疗。伊马替尼除了能够抑制同C-Kit蛋白等受体相关酪氨酸激酶,同时针对腺样囊性癌中C-Kit的过表达也存在一定疗效。Faivre等人的一项Ⅱ期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对于一部分腺样囊性癌患者,伊马替尼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该靶点是否作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治疗腺样囊性癌仍需要相关临床研究证实。结语综上所述,腺样囊性癌病情发展慢,生存期长,易发生转移,常规治疗方案为彻底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疗效如何仍缺乏证据,需要进一步的相关临床研究和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策划:GoEun题图:站酷海洛投稿及合作:yinqihangdxy.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