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千世界,书海沧生。你是否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难以抉择,所思所想无人与之共鸣或探讨?
“电影是生活的渐进线”,人人皆为影中之人。你是否迷茫于电影之中的千人千面,无法从各式影片中觅得自己心之所向?
今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百年历史长河中,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润物细无声般改变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引导广大师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我们的“书影记”专栏,将陆续推荐各类型书籍或影视剧作,挖掘其中的历史记忆。
我们的工作是要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
但什么是真实?
/5/25
搜索·陈凯歌
重大青年书影记
“眼见为实”,用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吗?陈凯歌在《搜索》这部电影中用一个小人物的悲剧让我们相信——眼见不一定为实。这部影片中有坏人吗?没有,所有人都在坚持自己眼中的真相。在他们的眼中,他们都是正义的化身,都是勇敢为社会失德事件发声的英雄,他们用键盘敲击的节奏筑起屏幕背后无限膨胀的成就感。
是谁逼死了叶蓝秋?
所有人。
对于叶蓝秋来说,键盘的缝隙渗着血,轻巧的鼠标如同直穿心脏的利刃。
知名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叶蓝秋被诊断为淋巴癌晚期,绝望笼罩着这个前途本一片光明的妙龄女子。医院回程的公交车上,她带着墨镜在拥挤的人群中独自消化这个噩耗,此时一个老人走近让她让座,心乱如麻的她拒绝了。而这一幕恰巧被新闻公司实习生杨佳琪拍下,并交给了上司若兮。“不让座”事件被曝光,一场针对叶蓝秋的网络暴力几乎在瞬间便沸沸扬扬地展开。
恶意P图、被人肉、被污蔑成小三、网络上陌生人铺天盖地的谩骂、甚至让一直以她为傲的初中班主任都对她恶言相向,一切的一切都蚕食着这个身患绝症的女人最后一点点生的希望。可怜的是,她是个孤儿,在被世界抛弃的时候没有人站在她的身后;而幸运的是,她是个孤儿,才让这场网络暴力仅仅摧毁了她一个人。
当我们完整地看完这部影片时,我们会在心里为叶蓝秋鸣不平,对那些无知愚蠢的大众表示鄙夷,但如果我们没有在影片开头看到那张癌症诊断书,又会怎么想呢?公交车上,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女白领对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大喊“我就不让座”时,你会不会也感到义愤填膺,掏出手机拍下来,再配上一两百字充满正义感的小作文,发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所有看到的人都会根据视频所展现的“绝对真相”,对那个女白领嗤之以鼻,可是,是否有人想过,那到底是不是真相?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世界为大众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舆论场。如果我们把客观事实界定为真实,那么真相就是每个人眼中这段事实的样子,人人都可以由自己的所见所闻去描绘自己认为的“真实”,这样的“真实”无疑是被扭曲了的。在网络世界中,许多“键盘侠”都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打造成“圣人”,拿现实生活中根本自己都达不到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样的网络世界,无疑从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变成了一个大多数网民的泄愤渠道,因为显然标榜自己道德高尚要比承认自己道德低下容易得多,更何况谁不愿意被人仰望呢?符合主流趋向的、表面上看来具有高尚道德教育意义的观点与行为,在这种想法的扭曲下,自然而然变成了“真实”。还有一部分人把现实生活中无力发泄的不满,全部转化为所谓的“正义感”,随波逐流地对某个人、某件事进行批判辱骂。夹带着这种动机出发,“真实”还重要吗?
书影记
网民对叶蓝秋的人肉搜索是全片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情节,但片名《搜索》的意义仅仅如此吗?陈凯歌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没有批判任何人,却在用极具讽刺意味的情节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中“搜索”,“叶蓝秋”们的“死”是否也与你有关?你是否曾因为自己眼中片面的真相,不计后果地去评价批判一个人?你是否曾混沌地涌进人肉搜索的大潮,机械地盲从着大多数人眼中的真相?你是否能为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当“真实”背后的“真相”暴露在网络上,那些声讨叶蓝秋的“正义使者”突然改旗易帜,又铺天盖地地对叶蓝秋表达着悲悯和同情。多么可笑啊,杀手来到死者的坟墓前悼念,自比为纯净的白菊花,根茎却渗着血。屏幕背后的世界绝不是不法之地,即使在这样一片虚拟的空间中,我们也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当我们无法确定眼前的真实是否被扭曲、我们看到的是否是最客观的真相时,请放下手中的键盘和鼠标,放下心中的戾气,保持对世界的宽容与善良。
别让无辜的叶子看不到春的希望。
文字
孙涵娇
图片
来源于网络
编辑
张常熙
栏目主编
李美仪高晨溦
审核
周可
责任编辑
许睿
指导
姚璐包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