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知乎上写的一个帖子,原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医生看一个病人要半个小时左右,中国五分钟就看一个病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反映了大家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医疗焦虑。
毕竟,当你辛苦排队大半天,走过场一样经历问诊,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升起这种不安全感。
但这其实也反映了普通人对我国医疗资源的认知有一定偏差:在现有环境里,你同样可以享受半小时问诊,以及其它更多更好的医疗体验、医疗资源。
为什么美国医生看一个病人,要半个小时左右,中国却只用5分钟?其实中国也可以。下次看病的时候,去特需部或者国际部试一下,保证你的问诊时间不低于半小时,医院里最好的医师资源,全程和风细雨。像那些普通部里不给开的药,这儿也都有。医生平常开了单子,让你去外面拿的那些药,医院也突然给开了。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就医密码,现在知道了,下次可以去试下。当然这么做是有前提的:首先平均就诊费用要比普通部贵3到6倍左右;其次这些费用,医保不给报销。那么,你愿意自掏腰包,花比别人贵好几倍的价钱吗?以住院为例吧。医院普通部的床费,差不多是80块钱一天,贵点的医院国际部,块一天。你要更有钱,也医院,元一天。就医体验上,是越来越好,医院这步的时候,跟星级酒店也没差了,医生成了服务人员。如果费用上可以接受,那国内的医疗资源不光在质上有保证,量上更是远超美国。就医便利度上,他们都不够看的。关于特需部就医详情,可以看这篇文章:就医费用高了6倍,特需部到底贵在哪了?医疗资源这块儿,其实各国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类是英国那种,免费医疗,钱的问题好说,效率就甭指望了。中国台湾地区也类似,当然财*负担挺大的。第二类是美国这种,个人只要舍得烧钱,医疗资源、诊疗技术就可以随便倾斜,所谓不惜一切代价。当然他们商业保险已经做得很好了,*府不兜底,也不见得真就落到个人身上。第三类是我们这种,属于前两种的调和、折中。由社保体系兜底,解决保基本、广覆盖问题,再没钱、再偏、条件再差,不至于让你有病无处看。不过体验上,甚至有时候包括愈后方面,也不能过分期待。此外医保报销也会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属于是帮你解决一部分问题,也不会让你旁边干瞧着。目标就是尽量不出现因病返贫,而不是有求必应。蛋糕既然要往匀里分,吃蛋糕的人当然得往下兼容。你想想,你一个月收入多少钱,全国人民平均收入多少钱?在社保就医这块,不说一视同仁,也不能让大家拉开太明显的距离,对吧。就算真有偏向,也理应偏向弱势群体,要不然你让人民群众咋想?医院拥挤,那医院里去看看,他们都是一样的人,花着差不多的钱(实际上城乡地区就医费用会更少一些,医疗资源也差一些,大体上算是保持住公平性了)。如果那个条件能接受,医院排队时享受到的资源,已经很不错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所以,只要还是在普通部就医,只要还是刷医保卡,排队一整天、问诊5分钟这种事情就不可能避免,也压根甭指望避免。随着老龄化严重、医疗卫生占财*支出比例增大,往后还会越来越严重。嫌蛋糕味儿不好,就这还不够吃呢。不光是这个,大家就医习惯上,其实也有不少问题。现在很多人,医院跑。分级诊疗说了那么多年,医院,但是多数人也还是一切照旧,所有人都往医保—普通部这条路上挤,医疗资源能不挤兑嘛。医学院敞开了招生也不行啊。何况现在学医成本那么高,一个医学生学成得多少年,毕业了啥待遇?现在医药代表被取缔,灰色收入也被压缩了。医保控费压力又那么大,医院给病人开个药都得算计着药占比,住院就明里暗里踩着14天这条大限,生怕病人多住一天,刚能动弹恨不得就赶你走。从上到下,都是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确实难顶。要实在受不了这些,没关系,跳过社保这条渠道,自己花钱去特需部就行了。护士陪同专家问诊,各种检查不排队,就医资料递手上,医院,你立马能体会啥叫如沐春风。为啥?医院的医保费用了,全是自己掏腰包,医院创收。医院请你客,现在是你请客。到这份儿上,那你就真是“顾客就是上帝”意义上的顾客了。商业医疗险里面,有一类比较讲品质、讲就医体验的,叫高端医疗。不光报销额度和覆盖面管够,而且非常讲究医疗资源的优质度。它的适用逻辑,就是客户花一笔钱,调动覆盖区域范围内最好的医疗资源。医院特需部、国际部,还有医院等等。生病了就诊疗卡直付,医院给安排好一切流程,医院找保险公司结算。客户就完全不用担心就医体验的问题,也不用自己再掏腰包。反正有不得劲了,看就完了,不会让你等的煎熬,说到病情更是条分缕析,无比细节,保险公司还恨不得隔三差五送你套体检大餐。毕竟防病于未然,是给他们自己省钱啊。有高端医疗保险的朋友都知道,在医疗资源覆盖上,不光内地和港澳台价位不同,全球除美加、全球除美、全球医疗资源,这是等级梯次分明的三个水准,费用上也要差一大截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美国的就医费用,远远高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当然也远远高于国内消费水平。举个例子,比如说孕妇分娩时出现早产,这种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需要送入温箱,实施观察治疗。类似情况,在国内也就花费万把块钱,多了一般也不会超过10万。但如果是搁到美国,总计费用会达到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差距,也确实难顶吧。当然在医疗技术上确实没得说。比如同样是孩子罹患视网膜细胞瘤,发现的比较晚的话,在我们这里最终结果就是眼球摘除。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可以通过眼底手术保住眼睛,实现治愈,治疗费用20万美元左右。20万美元换保住眼球,虽然很贵,但恐怕多数人也觉得很值吧。这时候就不再是费用问题了,纯粹的医疗资源问题。其它类似情况,比如癌症里的不同诊疗方案,前期的筛查,乳腺癌的保乳率等等,这些治疗效果方面,差距也都挺明显的,我们和美国的差距很明显,医院的差距也很明显。所以调动医疗资源这个事儿吧,不光是个费用问题,它是和愈后生活品质紧密挂钩的。对此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关于保险公司拒赔,我们都为客户做了什么?咨询更多医疗险问题,可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