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陈伯拿着一张报纸走进东风东路号。
报纸有些残旧了,右上方被画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那是一则关于喉癌预防和治疗的报道,主角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大肿瘤中心)头颈科主任医师刘学奎。在报道中,他提及自己的创新技术——利用钛网支架进行喉重建。
这是陈伯最后的希望。他是一名喉癌患者,医院做过手术,没想到又复发了,且已是晚期。他还想活下去,四处求医却无果。
“已经是晚期了,还有机会治疗,却没法保喉了。”为陈伯做了详细检查后,刘学奎非常惋惜。作为国内知名头颈外科专家、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咽喉肿瘤专委会主委,他曾为无数患者切除病变的喉组织,也亲手用钛网为患者重建喉咙,“让患者正常发声、正常生活,这是我的追求。”
▲刘学奎
“喉咙切除了,我会重建一个”
画面是直白的。喉咙从上往下切开,表皮与肌肉被拉向两边,肿瘤完整暴露,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再将轻薄的钛网补上。在未来的日子,这片小小的金属网将代替被切除的喉组织,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喉咙,让患者正常饮食、发声。
这是刘学奎过去20多年最常做的手术之一,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钛网重建喉功能的医生。
“在头颈部肿瘤乃至全身肿瘤中,喉癌属于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刘学奎说,早期喉癌经规范化治疗,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期存活。但与不少癌症一样,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治疗并不简单。
“临床上,喉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射治疗、手术治疗、放射和综合治疗。”刘学奎介绍,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是主要手段。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喉部分切除术——根据肿瘤范围大小切除癌瘤在内的组织,保存部分喉功能,患者术后发声、吞咽和呼吸功能可大部分恢复。但后遗症也很明显,容易造成喉软骨支架缺损、喉狭窄,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并终身戴气管套管。
气管套管日常护理繁杂琐碎,患者需及时擦除痰液、更换气管纱布垫、定时清洗消*内管等,咳嗽说话,偶尔痰还会从套管中飞出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什么东西能把切除的部分喉组织补回来,为患者重建一个喉咙?”刘学奎一直在思考。在临床实习时,他就见过一些患者因此郁郁寡欢,甚至拒绝接受手术,为此,年攻读耳鼻喉科硕士研究生时,他就开始研究喉支架重建问题。
最初,他选定的材料是陶瓷。这种物质表面布满无数小气孔,能诱导周边的软骨组织长进去,但临床应用不理想,只能遗憾放弃。
年,来到中大肿瘤中心后,刘学奎发现了另外一种更理想的材料——钛。这是一种质地轻盈、坚韧和耐腐蚀的金属,与人体长期接触也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颅骨缺损修补中。在成人喉气管狭窄或缺损的外科修复中也有应用,但多为带孔的长条状或板块状,难以塑形,无法解决喉气管缺损大小、形状不同的问题。
刘学奎创新性地选择了钛网,其硬度适中,可根据喉气管缺损范围和形状进行剪裁、塑形,也可保证支架不致塌陷。年,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他带领团队成功进行了动物实验,一年后开启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这项新技术为临床喉功能重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方法。
“根据肿瘤情况切除多少,就用钛网支架补多少,维持喉的完整性。”刘学奎说,患者术后很快就可恢复正常呼吸与发声,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这项创新技术很快得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