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吗?知道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身体心理出现了什么变化吗?知道病人到底在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吗?知道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圆满的终结吗?
临床上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我想起了在科室前不久去世的一位病人陈XX,他临床诊断为“食管癌晚期”,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刚开始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后来发现即使只给他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他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病人还出现呼吸衰竭喘气,一直在给予氧气吸入,但他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即使此时给他供氧也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病人一直吵着说室内太闷热,要求把空调室温调低,并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另外,给予病人使用止痛药和平喘药以及镇静药物减轻病人喘气和焦虑。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由于病人日夜都承受着病魔的折磨,出现了抑郁的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于是,我们对病人进行心理开导,鼓励安慰病人,引导病人表达自己,倾听病人倾诉,并对家属进行安全宣教,加强对病人的巡视,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协助病人做好生活上的护理。临终前几天,病人处于药物镇静状态,清醒的时间少了,生命也在慢慢流逝。
一项对位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位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半人昏迷。所以,我们建议家属应把握住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机,不要等到最后措手不及。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哮吼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取头高脚低的卧位,并给予祛痰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使病人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我们还告知家属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让家属可以在病人耳边告诉病人一些想说的话,不要留下遗憾。最后,病人在那个安静的下午平静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美国老年病学会制定了临终关怀八要素:1.减轻病人肉体和精神症状,以减少痛苦;2.采取能让病人表现自己愿望的治疗手段,以维护病人的尊严;3.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4.在病人还能与人交流时,给病人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时间相聚;5.给予病人尽可能好的生命质量;6.将家属的医疗经济负担减少到最小程度;7.所花医疗费用要告知病人;8.给死者家庭提供治丧方面的帮助。其实,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自然把最后的最后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地———自然而然。
所以,对于临终的病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病人带着轻松、平和的心态告别这个世界,给生命一个圆满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