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癌症治疗,历经各种苦痛,效果咋样如何评价 [复制链接]

1#
癌症治疗,大多对病人身体损伤比较大,同时花钱也比较多,经历了这么多,从经济的角度需要好的回报,对于生命而言若治疗效果不好就可能受到威胁。那么,癌症治疗的效果咋样?是病人、医生都想知道的事情,如何评价呢?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实体瘤反应评估准则RECIST,在年对其进行了更新。肿瘤大小有没有变化?治疗有没有效果?客观的数据说话!拿什么测量呢?以CT片测量最好,选择同一断层面,同一病灶,界限比较清楚的病灶。磁共振也可以,但是检查不如CT片方便。超声检查没有“相片”的功能,有超声医生的主观因素在内。内镜检查可判断病灶“有没有”,对“大没大”的判断不行。RECIST准则适应于实体瘤,但也不是所有的实体瘤都适用,首先需要寻找可测量的病灶,如肺脏上的肿块,肝脏上的肿块等。一般能发现、且可以判断性质的病灶直径大多在1cm以上,测量病灶的最长径,若多个病灶(一般不超过5个)则直径相加。若是骨转移瘤、胸水、腹水、胃肠道肿瘤导致的腹部包块等,不适宜作测量的病灶。如下图,肺癌肿块治疗后缩小。淋巴转移是很多肿瘤扩散的主要途径,因此淋巴结也有可以成为测量的目标。正常淋巴结大多情况下横径(短径)小于1cm,横径超过1cm就可疑了,所以一般淋巴结横径(短径)超过1.5cm时可作为测量目标。如下图,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化疗后缩小。治疗之前我们就得确定好要测量的病灶,这是基线。治疗效果出现有快有慢,时间太短病灶没有明显变化也就判断不了,一般以治疗后3—4周复查为好,不超过4周为宜。若可测量病灶消失、没有了,肿大淋巴结横径小于1cm了,就是病情完全缓解CR,这是病人、医生都想看到的结果,但不是治疗停止的指标,若这种状态持续3年,或可考虑停药,也就有可能治愈了。若病灶直径(多个病灶是直径相加)缩小超过30%而未达病灶完全消失为病情部分缓解PR,也是治疗有效的指标,可以继续原治疗。最糟糕的是疾病进展PD,所测量病灶直径增长了20%!治疗就是失败的,考虑更改治疗方案。介于部分缓解PR和疾病进展PD之间怎么算呢?疾病稳定SD,这种情况就得综合考虑了,是改变方案?还是观察再看看?RECIST准则虽然评估治疗效果比较客观,但随着医学发展也出现些问题,比如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简单可理解为,肿瘤本来是癌细胞堆积在一起,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也跑到肿瘤里面同癌细胞打架,这样肿瘤体积就增大了,制造出一个“假阳性”,就不适合RECIST准则了。治疗,需要客观准确的评价效果,不能糊里糊涂地一直治,说不定就白治了。我是

刘永毅医生,感谢您的阅读!刘永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