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但三年没复查,等到出现症状时已是肺 [复制链接]

1#

4月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周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医院*委书记程向东介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增加,癌症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肿瘤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居住环境、遗传等有关,其中生活方式影响最大。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癌症筛查,让筛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查出肺结节后三年没复查

出现症状时已是肺癌晚期

“为什么要强调癌症早筛的重要性?因为有很多癌症,我们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的预后是完全不一样的。”

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杜灵彬说,他曾经在癌症筛查工作中,遇到过许多典型的病例,其中一个患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明通过癌症筛查,幸运地发现了癌症的早期隐患,可这位患者却忽视了定期随访,最终留下遗憾。

这位患者姓赵,衢州人,他从20岁就开始吸烟,是个“老烟民”,每天要抽一包烟。衢州市自年起开展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年4月那时候他59岁,做了癌症筛查风险评估表后,被列为肺癌高风险人群,因此参加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果发现右肺上叶微小结节灶(6mm×5mm)。

当时医生认为这个结节的形态不太好,可以做手术也可以再继续观察观察。不过医生反复叮嘱,如果选择继续观察,一定要半年后随访复查,一旦发现结节发生变化,就要及时手术。可赵先生回去后,却将医生的话抛诸脑后,三年来,他一次复查都没做过。

直到年初,赵先生出现咳嗽、气喘等不适症状,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肺癌伴淋巴结转移,已经错过了最佳手术机会,只能采取姑息性的治疗。后来随着病情进展,相应的治疗用上去,但获益并不大,最终于去年1月去世。

“其实他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如果他能听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随访,也许就能早期发现及早手术,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遗憾。”杜灵彬说,他想用这个真实的病例,告诉大家癌症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癌症的可预防范围从1/3提升至40%

六类常见癌种有科学早筛方法

癌症预防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为凸显癌症预防的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提升至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国家癌症中心从行为、饮食、代谢、环境和感染5个方面分析了23种癌症可控危险因素,发现45.2%的癌症死亡归因于此。

其中,男性占比为51.2%,最重要的5大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HBV感染、水果摄入量低、饮酒及PM2.5;女性占比为34.9%,最重要的5大危险因素依次为水果摄入量低、HBV感染、吸烟(尤其是二手烟)、超重和HPV感染。

这一数据说明,通过减少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进行癌症一级预防,或许将显著减轻我国癌症不断增加的巨大负担。

二级预防即“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年颁布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确定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年将食管癌和胃癌合并为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为我国癌症防治重点。由于浙江省鼻咽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未开展筛查工作,其余6个癌种是严重影响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癌症,6个癌症合计发病例数占全部癌症发病数的59.88%。

“具体来说,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是发病率较高且有科学筛查方法的六类癌症,因此,要格外重视针对这些癌种的肿瘤早筛方法。”

杜灵彬介绍,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研究结果表示:一次性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31%高危人群肺癌死亡率;通过胃镜、结肠镜检查,可以筛查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超声是筛查肝癌的有效方法;X线摄影联合乳腺超声可以筛查乳腺癌;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检查是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我省癌症筛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居民对癌症筛查的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对癌症筛查工作越来越重视。年起,国家就启动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重点针对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进行联合筛查。

浙江省是我国癌症筛查工作开展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我省目前正在开展的4个层级癌症筛查项目,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存有“一高一低”的现象,即筛查阳性率高,临床筛查参与率低。他以-年浙江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为例,该项目共完成.7万人筛查,肠镜检查25.9万例,筛查阳性率为18.06%。筛查阳性表明该居民罹患该癌症的风险比评估中低风险的人群更高,需要参与临床筛查,明确其身体状态。其中,问卷评估高风险率为8.49%,肠镜检查参与率仅为16.65%,粪便潜血阳性率为10.78%,肠镜检查参与率39.31%,全省筛查阳性人群接受肠镜检查参与率不到35%,太低了。

杜灵彬介绍,浙江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关于肿瘤筛查,仍有不少市民并未引起重视。例如,仍有接近一半的人群未参与筛查,2/3评估阳性的高危人群未做结肠镜检查。据悉,科学问卷评估和便潜血筛查为阳性的人群,结直肠癌患病率比其他人群高2-3倍。“由此可见,提升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筛查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吕蕾表示,很多人不愿意做结肠镜检查,一方面和健康意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畏惧做肠镜检查。做肠镜检查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先肠道准备,将肠道排空。做检查时,内镜医生的技术也非常关键。因此,在加强健康宣教、提升民众的肿瘤早筛健康意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内镜医生的同质化培训,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

肿瘤筛查需要因人而异

高危人群的针对性筛查更有意义

吕蕾主任介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单位每年都有健康体检,没必要再去做其他检查了。实际上,健康体检和肿瘤筛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健康体检是为了发现身体上存在的健康问题,但通常不包括肿瘤筛查,因为肿瘤筛查是有组织性的,目标癌种是明确的。防癌体检则属于广谱性的肿瘤筛查,健康体检与防癌体检的着重点不同。除常规体检外,防癌体检项目是由专业检测手段组成的,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身体内部存在的肿瘤,也是为了对癌症有关的病因、癌前疾病进行检测,预防癌症的发生。

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肿瘤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医院体检中心的结肠镜检查为例,这里的肠镜检查大部分都是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得出的镜下息肉检出率为50%左右,其中进展期腺瘤比例超过10%。这部分患者属于癌前病变,早期发现早期切除息肉和腺瘤,就可以预防今后进一步发展为肠癌。

吕蕾主任说,肿瘤早筛是一种个体化的体检方式,主要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筛查。以年龄因素为例,一般来说,肺癌的高危年龄是50-74岁,上消化道癌的高危年龄是40-74岁,结直肠癌的高危年龄是45-74岁,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高危年龄都是35-64岁。肝癌比较特殊,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因此,男性的高危年龄是35-64岁,女性的高危年龄则是45-64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年龄节点,对发病率较高的肿瘤疾病进行重点筛查。

此外,根据重点癌症筛查技术方案要求,筛查时间间隔一般为5年,有些临床筛查指南会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态确定时间间隔为3年,医生会根据临床筛查结果,来确定随访时间间隔。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俞茜茜

培训生魏玺滟

通讯员马华君王屹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