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经观书评,作者张英
经观书评.
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年8月,成功穿越肾上腺皮质癌存活周期的师永刚,带着《无国界病人》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这是一本帮助癌症患者在国内、国外就医的入门级看病方法论。在师永刚看来,让癌症病人看清前方的路,其实是消除恐惧的良药。
作者:张英
封图:受访者供图
每一个不幸被癌症砸中的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
医院哪位医生是权威的?
可以手术吗,还是药物化疗?
余下的路有多少治疗方案,治疗后我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无药可用了怎么办?
到了末期,姑息治疗是什么意思,它等于临终关怀吗?
……
这些问题也曾是拦在师永刚面前的一道道“关卡”。
年9月,42岁的师永刚被确诊患了一种罕见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癌,这种病的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患者极少能活过5年,大部分人在发病后第一年就去世了。
患病前,师永刚正攀向人生顶峰。他是《凤凰周刊》主编,也是《切·格瓦拉画传》《宋美龄画传》等畅销书的作者,他关心国家、社会的宏大命题,理想远大。生活光鲜,可爱的女儿刚满1岁,一切充满希望。
癌症,让他跌落谷底。他突然发现自己对疾病一无所知,“在癌症面前,人永远缺乏经验”。
其实,不仅是他,许多文化水平偏低的患者或许连拗口的疾病名称都难以拼全。
“癌症病人需要一本指南。”年8月,成功穿越肾上腺皮质癌存活周期的师永刚,带着《无国界病人》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这是一本帮助癌症患者在国内、国外就医的入门级看病方法论。在师永刚看来,让癌症病人看清前方的路,其实是消除恐惧的良药。
这本以他个人疾病治疗史为主线的看病指南,不是记录苦难或者强调“励志”的书,它更像是一份对中国、美国医疗体制的田野观察笔记。一定程度上,即使成为了“病人”,师永刚仍然在坚守“媒体人”的角色,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他也更乐意谈论公共性话题。
他直言,《无国界病人》与他生病前的作品有着相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