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医学专家癌症成慢性病不可怕几十万医
TUhjnbcbe - 2024/9/30 23:23:00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q8pq35r.html

癌症是“健康杀手”,是无法治愈的“绝症”,这在很长时期,都是公认的事实。

人们畏癌如虎,更是谈癌色变。

患上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的临近,那种深深的绝望,曾无数次笼罩在癌症患者和他们背后的一个个家庭。

而如今,这种状况似乎有了改变。

近日,医院姚震旦主任表示:

“癌症发病率虽有所上升,但大众观念的变化及医疗的进步,癌症在我国已经熬成了慢性病......”

更多的统计数据显示,带癌生存五年的概率提高至40.5%!

“五年生存率”,这是判断癌症病人治疗后恢复情况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这也就意味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给很多公众眼里的“绝症”延续生机的可能。

癌症变成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金钱和人性的考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无论是癌症还是慢性病,想要与它对抗的前提,只能是钱。

恰恰是这个“条件”,就挡住了很多人求生的路。

就拿典型的尘肺病来说,它根本无法治愈,比较好的应对方法,一是预防,二是肺移植。

可是患有尘肺病的病患群体,大多数都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工人,正是由于家境,才让他们冒着风险在粉尘环境下工作。

有人也许会问,健康和金钱哪个更重要?

这当然是一个好问题,谁都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只是现实的困顿,有时会压过对未来的恐惧。

当一个家庭,在现实生存与未来患病的可能之间,需要做出一个选择。

那么,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贫穷,它或许压不死人,却也能让人喘不过气来。

肺移植,且不说等来一个适合自己的供体有多难,高达三四十万的手术费用,就足以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了。

更不要说,即便移植成功,它的存活率也大概只有5-10年的时间。

为了一个并不长久的希望,去倾家荡产乃至负债累累,值不值得?

很残酷,也很现实,它考量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亲情与人性。

网友乔木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她陪床的病房里,有一位60岁的老人,患上了食道癌,幸运的是还处于早期,手术后辅助放化疗,还能活很长的时间。

主任询问病人,对治疗有什么想法。

病人倒是很乐观,说都听主任安排,如果需要手术,就跟孩子们说一下,钱都在孩子手里。

老人四个儿子,说完医生的话,就问费用要多少?

主任说,大概在10万块左右。

四个孩子要商量一下,医院走廊的一角,他们的博弈就这么开始了。

源于网络

“我们家刚买了房子,装修都要借钱,你们先垫垫,等有钱了我再给。”

“老三做生意有钱,多出一点。”

“现在生意不好做,都是三角债,要不回钱,资金周转都困难。”

“咱家就我混的最差,孩子马上要考大学,总得给她留点学费,拿不出太多了。”

“老四,爸爸平时最疼你,偷着给你多少我们也不计较,这时候你是不是要多出一点。”

“别胡说,分家时,你们拿的可比我多,再说平时都是我照顾爸爸,你们管了几次。”

“大哥是老大,就该拿大头。”

“花钱想起我是老大,当初分钱的时候咋忘了呢。”

四个儿子,平均下来一家不到3万,四个大男人就那么吵来吵去,最后差点打起来。

然后他们一致决定:这钱不花了。

一边骗老人,说咨询过专家,可以不用做手术了。

一边又对主任说,老人年纪大了,手术身体可受不了,还是吃点药保守治疗吧。

主任还以为,儿子们是在担心手术风险,解释说,老人的情况还算好,符合手术指证,希望还是很大的。

源于网络

四个儿子坚持再观察一下,医院。

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为了二三万块钱,连为老父亲续命的机会也不给他。

试想一下,如果彼此的角色对换,父母会不会就这样放弃孩子。

这种悲哀,真是一种无法诉说的绝望。

一家两个重症病人,该怎么选择

有人把钱看的高于亲情,有人却为了亲情,舍弃自己的生命。

年12月27日,《蚌埠日报》报导了陶蚌一家的故事。

陶蚌夫妻俩都是工厂里普通的工人,父母在农村老家务农。

年,妻子分娩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初中毕业的陶蚌,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名字,“陶一帆”。

不祈求他将来大富大贵,只希望一生顺顺利利、一帆风顺。

这大概是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父亲,给能儿子最好的祝福了吧。

孩子慢慢长大,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虽不富裕,可也过得有盼头。

年,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

父亲陶光亮,干活时晕倒,被查出肺癌,为了给老人治病,陶蚌夫妻辛苦攒下的十来万积蓄全都拿了出来。

为了赚钱治病,夫妻俩打工,医院照顾。

刚看到曙光的家,又变得一穷二白。

母亲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对老伴的担忧而病倒,妻子不得不承担起照看两个老人的责任。

人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陶蚌的家都成了这样,命运还不肯放过他。

年5月,妻子接孩子回家后,发现一帆不停咳嗽。

起初,以为孩子着凉感冒,在诊所买了药,吃完后不但没有好转,还发了低烧。

恰逢疫情,妻医院检查,虽然排除感染新冠的可能,可孩子低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医生想尽办法也是束手无策。

医院看一看,在上海市医院,噩耗再次传来。

经过专家会诊,陶一帆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

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化疗加移植。

可是由于上海的费用太高,陶蚌无奈的把孩子带回合肥治疗。

知道了孙子的病情后,爷爷陶广亮毅然拔掉针管出院,他知道这个家,根本无法支撑两个病人的治疗费用。

他要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孙子。

艰难的治疗过程,不仅仅是金钱的折磨,更多的还是心理的摧残。

看着孩子痛苦不堪的神情,想到老父亲如今的处境,陶蚌心如刀绞。

为了挽救孩子,陶蚌借遍了亲朋好友和村里的乡亲,可孩子病情依然不乐观。

医院曾连续三次下了病危通知,主治大夫也建议他带孩子回家,跟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

可是陶蚌倔强的坚持着,他把孩子带去上海,医生给开出了更适合的治疗方案,再回到合肥。

孩子病情很重,夫妻俩顾不上病重的父亲,每次打电话,老人总是隐瞒自己的病情,让儿子把一帆的病治好。

年10月27日,陶蚌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那个时候,小一帆才刚刚进入移植仓中。

陶蚌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只看到院子里那一台厚重的棺木,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跪在棺木前,陶蚌泪如雨下:

“儿子不孝,您老人家的恩情,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报答。”

人世间的痛有很多很多,对与陶蚌来说,父亲的去世,恐怕会是让他余生都难以释怀的遗憾。

可一边是儿子,一边是父亲,他又能怎么选择。

只有父亲最能理解儿子的想法,因为他也是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倾其所有,哪怕是一条生命。

值不值得,对于老人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可是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这种悲剧,如何不再一次次的上演,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重点。

没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

金钱的可贵,在生与死的关头,才表现的更加真实。

癌症的早期发现很重要,那么定期体检就尤为关键。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每年都会定期组织体检,很多国企、外企、知名大公司也都有相关的福利。

可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他们的就业环境,就没有这种享受免费体检的机会。

一套相对完整的体检套餐,差不多要在一两千块钱左右。

如果相比未来可能出现的高额医疗费,这笔钱,性价比很高。

只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是当下就要花掉的钱,一个是未来不确定的病,会怎么选择,还真不好说。

毕竟这多块钱,可能是半个月的房贷,孩子一个月的学费,一家三口的生活费。

说不心疼,那一定是假的。

癌症不再是难以治愈的绝症,这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如何让普通家庭,不被阻挡在手术室门口,这才是我们国家医疗改革的关键。

探索“全民免费医疗”是一个思路,医院住院病人“预交费”制度,或者建立重大疾病公益基金,都是在给普通人,面临生死抉择,增加求生的底气。

没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而重病面前的生死抉择,就是在这之上的“雪上加霜。”

医疗应该为生命托底,而不该为金钱屈服!

#图文作者打造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专家癌症成慢性病不可怕几十万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