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本报记者李丽徐佳
一束经过加速的质子束,以0.7倍的光速穿透皮肤准确到达肿瘤细胞,瞬间释放布拉格峰,以最大剂量作用于肿瘤,而周围的正常组织毫发无伤。
7月20日上午,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山东省质子中心负一层,1号患者毛先生自主走进质子治疗室接受治疗,于金明平静地跟在患者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刻,于金明等了27年。年在哈佛全球质子大会上,于金明创造性地作了关于“质子旋转放疗设想”的报告,这也是当代中国医学科学家在国际顶尖学术会议上的梦想:用质子造福百姓。
此刻,梦想照进了现实。
从“精确”到“精准”
“质子治疗是国际最尖端的放疗技术,它有独特的物理学优势,疗效好、损伤小。”7月13日,医院质子治疗系统临床试验启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于金明开篇就点明了质子治疗的特性。
质子治疗是放射线治疗的一种。质子进入人体后,在射程终点处形成的尖锐剂量峰,被称为布拉格峰。通过调制能量展宽布拉格峰可以使其覆盖肿瘤。
质子治疗就是利用布拉格峰效应,通过很低的能量照射进人体,然后在肿瘤位置的深度“引爆能量”,从而杀死肿瘤细胞,也称为“定点爆破”。质子在爆破后,能量迅速下降,直至归零。也就是说当射线穿透肿瘤后,几乎没有能量了,所以不会损伤肿瘤周边的器官。“质子治疗技术会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保护肿瘤周围的敏感组织,打个比方,传统治疗是‘炸弹’,质子治疗就是具有精确制导装置的‘导弹’。”于金明说。
对于“精准”的执念可以追溯到年于金明本科毕业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经历。有一次他见到病房里正在抢救一位病人,细问之下,得知这位病人是因为乳腺癌放疗而引起了放射性肺炎。那时大学里并没有专门的放疗课程,但这次经历让于金明认识到传统“粗老笨重”式放疗的副作用。
“我一直都在想如何突破放射治疗的两个瓶颈?”从那时起,于金明就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突破目标:一是将放射治疗的靶区画得准;二是让靶区照得准。
确定了突破方向,于金明和团队数年如一日,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CT室,模拟定位进行科研攻关,两个包子一碗汤就是他们的早餐标配。同时,他们还研究借鉴了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肿瘤治疗指南。十年磨一剑,在于金明的带领下,团队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突破,获得了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比较好地解决了画准靶区和照准靶区的难题。推动作为肿瘤治疗第二大手段的放射治疗从“不精确”发展到了“精确”。
年,于金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我国肿瘤精确放疗的奠基人。
“应该称为奠基人之一。”在采访中,于金明说,很多老前辈没有现在的科研条件,同时这也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
如今学界又提出了“精准”的概念。“‘精准’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于金明介绍,就是将生物、分子和基因等元素加入“精确放疗”当中形成的新的含义,不仅指原来解剖学和物理学意义上的精准,还扩大到一些生物学意义上的精准,有了更深的含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肿瘤的治愈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而质子治疗就是“精准放疗”的一种方式。于金明坦言,质子治疗具有设备结构复杂、基建难度大等特点,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经验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
每年春节,于金明都会给全院职工写春节贺词,虎年春节贺词的题目是《“爱”拼才会赢》。于金明经常自嘲不是毕业于“双一流”名牌大学,但他一直把“争第一、求完美”当座右铭:“争第一意味着最忙;求完美则意味着最累。因为我深知一个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于金明担任院长期间,是医院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时期,医院“拼搏基因、创新基因、和谐基因、开放基因”和“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文化内涵。他在贺词中深情地写道:“我也常常问自己,在医院发展的长河里,是想留下流星那样短暂的辉煌,还是留下拼搏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答案当然是后者。”
质子治疗系统作为核电项目,施工难度大。但项目却创下从申报到落地仅用天、从开工到搬入仅两年半的两个奇迹。这不仅得益于多方的共同努力,也得益于医院有一个“拼得上,打得赢”的团队。
有条件就要上班!在脚骨骨折期间,于金明坐着轮椅查房,不肯耽误一分钟,“人休息,肿瘤不休息,患者等不了。”他说,“我们就是一帮疯子一样玩命工作的人。”
今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山东第一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放射肿瘤学团队被省委、省*府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记集体一等功,并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这所始建于医院,如今仍保持着无限活力,连续十一年位居复旦版“中国肿瘤专科声誉排行榜”第六位、医院之首。医院坚持“引培并举、重在培养”的原则,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府特贴、长江学者青年专家和“万人计划”专家等10余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60余人,形成了“70后掌舵、80后领*、90后骨干”的可喜局面。
于金明将自己获得的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和院士奖金共计万元捐献出来,医院设立了“于金明院士科技创新基金”;捐出近年来科研奖励万元设立了“医院科技创新奖”;为了鼓励团队发展和创新,每年都会把自己名下几十万元医院的奖励基金,专门奖励院内在肿瘤治疗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成就的职工。去年,潍坊医学院70年校庆,于金明院士携夫人于安伦捐赠爱生创新基金万元,助力母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锚定一个目标,出于公心,就一定能干好。”于金明说。
“为医院看家护院的战士、为患者守护健康的卫士、与癌症对决厮杀的斗士、为医学发展拼搏的勇士”,当选院士后,于金明的夫人总结了四句话勉励爱人。
作为放射肿瘤学唯一的院士,于金明很平静:没当院士的时候,没比现在少什么;当了院士也没有比现在多什么,院士只代表当时的成就,不代表现在,也不代表以后。“所以要不断地学习,用今天的我更新昨天的我,用明天的我更新今天的我。”
看不见的战线
站上事业的高峰,于金明仍然不忘起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