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孚
美
伦
世界癌症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很多人会发现一个问题,好像只要是有人被检查出癌症就是中晚期,有数据显示,在中国,80%以上患者被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为什么多数癌症一检查就是晚期?
1
癌症初期人体的症状并不明显,与很多普通疾病相似,或者很多癌症早期并没有症状,要等癌细胞长到一定的数量,侵犯和压迫相应的器官,直到出现出血、疼痛等相关症状,才会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是初期如果通过仪器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2
讳疾忌医心理:很多病人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总认为自己得的是小病,认为过两天就好了,不愿意去看医生,小病一直拖成了大病,要知道,像子宫肌瘤,大肠息肉,食道溃疡等都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癌症。
3
生活中的致癌因素:癌细胞是由于人体体内细胞产生病变,生活中,不当的饮食习惯,环境的污染都有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癌症的发生并非一两天的事情,从人体出现癌细胞到后面出现癌症往往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
提问
这个时间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癌细胞在我们人体累计多少才会被发现?
癌细胞并非是从外界进入到人体体内的,而是由人体正常的细胞异常突变导致的,当我们人体的细胞出现突变变成癌细胞之后,它的增殖速度相当惊人,类似于人们说的“高利贷”,那就是“利滚利”,1变2,2变4,直到癌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积累到10亿以上,才可能被人们所发现。越到后期,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就越快,像胰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倍增时间为33天左右,乳腺癌为40天左右。
为什么癌症难以治愈?
80%的癌症发现都是晚期,治疗癌症目前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手术治疗,但是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他们本身的免疫力就非常低,他们是经不起手术治疗的折腾的,所以一般中晚期都会选择放化疗的办法。
采用放化疗的手段去治疗癌症,这种药物不但会杀死癌细胞,还会损伤我们人体内的正常细胞,虽然癌细胞被杀死了一部分,但是人体免疫力并没有并没有增强和恢复,病人还是很容易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这也是中晚期的癌症难以治愈的原因。
肿瘤筛查是什么?
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就是针对健康状况下或尚未出现异常症状的「普通人群」进行的一系列医学检查,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发现已存在身体中的早期或在可治愈期的肿瘤。发现后尽早就医诊断,这样很大比例的癌症都是可以治愈的。
因此,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肿瘤筛查?
肿瘤筛查是针对所有未出现症状的「普通人群」的,所以有一定健康管理意识的人群可以定期进行肿瘤筛查。
但肿瘤筛查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是“肿瘤高危人群”,这类人群进行肿瘤筛查的必要性就高很多。
哪些人群算是肿瘤高危人群?
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通常包括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患恶性肿瘤的病史);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
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有*有害物质的人群;
4.生存环境遭污染的人群(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5.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乙型肝炎病*、艾滋病*、人类乳头瘤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等。
肿瘤筛查怎么做?
FH检测现有宫颈癌、直肠癌、鼻咽癌系列检测产品,帮助您在无症状时期排除患癌隐患!!
东孚美伦
关爱生命,共享发展
网友回答:普通体检:难以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
我们每年进行的常规体检,主要是为了衡量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一般的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常规、肝功、肾功等等。这些检查能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及重要器官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诊断出常见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到常规体检时医生检查的这些生理指标。癌细胞总是先静悄悄地潜伏,再慢慢发展壮大、长成肿瘤,它们不会在自己比较弱小的时候就搞事情。因此,普通的健康体检并不能帮助我们找到早期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筛查:仅针对部分癌症有效
虽然这样说,你可能会失落,但咱也必须明白一个事实:目前,专业领域只针对一小部分癌症找到了有效的筛查方法。全世界公认有效的癌症筛查项目包括: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结直肠癌筛查。只要是符合筛查标准的健康人群,参加这些癌症筛查就能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一些肺癌、胃癌等高危人群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癌症筛查,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网友回答:全球常规肿瘤检测都是三部曲:
第一步,血液检查,通过五到六个肿瘤筛查物的检测,在给出区间外的检测结果,都被视为异常。但这个准确率只有30-40%,进入第二步。(我说的30-40%是指,某项项目异常,引导得出你是肿瘤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影像学检查,不论通过CT,MRI,PET-CT,PET-MRI的检测,发现具体部位的异常,影像学的异常可以判断准确率达到50-60%,进入第三步。第三步,最后的金标准当然是活检,通过小创伤的内窥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取下部分组织,送到病理室,最后的病理检查可以了解组织的分型,肿瘤细胞种类,这些就是恶性程度检查。这个的准确率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几乎可以到90%以上。现在最热门的肿瘤检查肯定是基因检查,在这里应该有很多research的高手,我就不说过多技术信息,只说实际操作情况。首先,基因检测如果需要,当然可以较为精确的描述你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包括性格,心理等遗传和生长信息。但实际检测中对于某些数字(如岁数,程度)的描述就如同现在的LBS技术一样,暂时还不能极为精准。
我了解到的数据是,基因检测在遗传学检测中较为精准,但对于以人作为模型的研究中,30%的致病因素来自遗传信息,70%来自环境和后天生活习惯影响,还有7-8%的人几乎不受遗传学信息影响。所以我想说的是,基因检测也不是终身结果。不能做一次就是定论了。btw:我硕士同学,医院肿瘤科主任让我提醒一下,基因检测筛选预测肿瘤高危人群是有比较有效的指标意义的。其次我说一下关于PETCT,首先国外对于肿瘤检测除了PETCT还有PETMRI,就如同CT和MRI本身都有疏漏一样,PETCT对于肿瘤检测也有疏漏,并不适用于所有肿瘤检测。并且PETCT的检测在国外本身也是需要是指征的,也不是常规检测范围,不是说是个人直接上个PETCT。至于说做PETCT吸收核辐射的问题我也驳斥过杨永庆先生。说PETCT是常规检测主要是为了境外医疗用户快速检测需要应运而生的。我不是说不能查,PETCT是一种极好的癌症检测手段。我只是说需要有较为明确的生命指征以及遗传因素。需要案例我可以举出来很多,做了反而起到坏影响,乃至造成死亡的。至于国内为什么没有PETMRI?国内其实买过一台,只是后来被叫停了,其他医疗机构就没采购过了。其次我想说一下近期我看到的一个肿瘤检测项目,google这类的大公司买了不少所谓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公司,但也没见到做出什么有效结果。这个事儿上次我和google的吴*老师开会探讨过。倒是我上次代表某只基金去亚洲某国参观的时候,有个肿瘤检测项目,基于数据跟踪的血液检测。和前面我提到过的通用血液检查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是给予某种范围,并不是说检测出来某个项目的范围高低决定你肿瘤可能性,而是他们发现某一检测值和另一检测值的关系,这种多达十几个血液检查的结果会引导成为一个算法,结果对于标的是否是肿瘤,他们称,可以达到85-92%的准确率,而且所有检测内容和试剂,都是常规项目,无需外购。并且他们整个数据库的价值和意义在不断增加病例数后会相应增加。我计算过,对于一个肿瘤病人和保险公司而言,如果这个准确性真的能达到那么高,那么病人的检测时间会从一个月缩短至一周,检测费用会从一至两万缩短至四百至两千。
网友回答:作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我说一下自己从发病到确症的过程吧。(因为白血病也分好多类型,每种类型的病情表现也不同,本人是ALL)
一开始是感冒流鼻涕,喝药,但是始终不见好,但是自己没有当回事,而且也没有测体温,也就随他去了,慢慢的好像也就没事了。再往后总感觉没有精神,但是同样自己没太当回事,以为是太累,休息休息就好了。事实证明自己图样图森破,疲劳状态不仅没有消失,还伴随着头疼,好像脑子里绷着根线,而这根线越绷越紧,随时都有断掉的可能。这个时候自己也开始了定点发烧,一到下午就烧到三十八度,可睡一晚上体温就又恢复正常。从开始出现感冒到后来定点发烧大概有两三个月。
因为自己当时正是高三,在这期间,进行高考体检,被检查出转氨酶高,腹部某处淋巴结肿大。检查医生询问自己是否患过疾病,回答没有,医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虽然自己心里咯噔了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医院做个全身检查神马的,就继续开始高考复习,对于高考生来说,天塌下来都没高考重要好么。但是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父母觉得不是个事,医院就诊。医生第一眼看到我就说你是不是贫血,脸色有点白。
我不以为意的回答自己天生就白(现在想想真想扇自己一大嘴巴子)然后医生说那就去抽个血常规吧!自己就屁颠屁颠的抽了血常规然后正常去上课(当时自己心里还想的,我这算轻伤不下火线吧)。晚上回家,父母就说血象有问题被医院检查。因为是双休日,所以等到星期一一大早,一家人医院。见到后来的主治医生,医生简单的询问摸了摸颌下,就安排自己做骨穿。当天下午通过骨穿结果最终确症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常骨穿报告要等一星期,但是结果样本送到检验室很快就能出来)废话说了一堆,就是想提醒大家,身体任何异样都不要忽视,医院检查,即使是头痛感冒,要知道很多疾病的前兆都是感冒发烧;还有要注意身体锻炼,无论你学业有多重工作有多忙,没有好的身体那些又有何用;还有要学会放松,万事别太好强,要学会放下,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对于身患疾病的病友,心态很重要,在技术方面有医生保证,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疾病最终能被自己打败,相信有奇迹的存在!
网友回答:癌胚抗原那类的血液检查对于癌症的诊断几乎没有价值,我妈发现结肠癌的时候,癌胚抗原是正常值,后来问医生,这个值的意义在于癌症治疗期间的效果评估。
就我妈妈的检查过程来看,CT、MRI、内窥镜、B超都能检查出病灶,至于PET-CT,我听专家说并不建议正常人拿来做体检,因为辐射量高(辐射本身就增加致癌风险),一般都是传统检查方法查不出病因,或是已确诊癌症通过PET-CT来检查转移情况以确定后续治疗方案。我觉得作为正常人,40岁之前,如果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就每年体检一次,各个部位用B超或CT扫一遍(我原来一直以为B超是很初级的检查手段,但陪我妈看病才知道,很多人的病灶就是通过B超发现的,而且还没辐射)就可以了,如果家族有癌症遗传史,就应该对于发病部位进行着重检查,比如像我这种,就应该至少2年做一次肠镜。40岁之后要根据生活习惯、身体状态,对于某些部位做更为密切的检查,比如CT或者MRI(CT有辐射,MRI没有)。如果身体出现频繁低烧、消瘦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有癌症可能,进行确切检查,还有就是如果出现贫血(可以看一下自己的下眼睑内部,如果是白色的就考虑贫血)的情况,就要做胃镜、肠镜检查。多啰嗦一句,最近年轻人肠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我见过的年龄最小的26岁,30多岁的都数不过来,基本都跟饮食习惯有关,所以如果大便长期不正常,应该考虑做肠镜检查。
往期精彩肝硬化的诱因有哪些?4个“根源”,揪出来了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